由於國內古典吉他的風氣並不盛行,所以古典吉他這種樂器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相當陌生,為了讓更多人對古典吉他
多一點了解在這裡先介紹一下古典吉他的歷史.(本篇文章大致是從網路上找來的資料,再加上我自己的一些修改)
吉他這一類有琴頸的彈撥樂器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爾,古巴比倫(兩河流域的
蘇美爾文化)和古波斯的各種古彈撥樂器,考古學家目前找到的最古老的類似現代吉他(一樣具有內彎的琴身)的
樂器,最早是在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門遺址上的[赫梯吉他 ],8字型內彎的琴
身決定了吉他樂器特有的聲音共鳴和樂器特點.
在十三世紀的西班牙,波斯語逐漸演化成的西班牙語吉他(Guitarra)一詞就已經形成,在當時種類繁多的樂器中,
已經出現了“摩爾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爾吉他琴體為橢圓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屬弦演奏風格比較粗礦,拉丁
吉他琴體類似現代吉他,使用羊腸弦風格格典雅. 文藝復興時期可以算是吉他的鼎盛時期.十六世纪四對複弦的吉他和
它的近親,用手指彈奏的比维拉琴,在演奏於創作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吉他和比维拉琴不僅深受民眾喜爱,而且還
常常成為宫廷演奏的樂器.當時的吉他和比維拉琴的大師有米蘭(Luismilan)、納樂瓦埃斯(LuysdeNarvaez)、
穆達拉(Alonsomudarra)以及十七世纪時五组複弦的巴洛克吉他時代大師,桑斯(Gaspar Sanz)、科爾貝塔
(Cor betta)、维赛(Vi see)等他們的許多作品現在仍是現代古典吉他曲目中的不朽名曲. 當時吉他和比维拉琴
等樂器所使用的記譜方法還不是現在的五現譜,而是用横線來代表各弦,用數字或字母表示音的位置和指法,與現在民
謠吉他中使用的六線譜類似的圖示記譜法.
當時十分興盛的樂器還有古鋼琴和魯特琴(Lute)鲁特琴前身是阿拉伯的烏德琴.我國的琵琶、胡琴等也是漢朝的時
候由西域傳入的.當時著名的鲁特琴大師道蘭(Dowland)和魏斯(Weiss)等人的作品經後人改编,在今天的古
典吉他曲目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偉大的巴洛克音樂集大成者巴赫所創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鳴
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他曲目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儘管有学者對巴赫有没有創作過鲁特作品提出疑問,但他所
傳世的四首鲁特琴组曲和少量鲁特作品,首首都具有不朽的價值
十八世紀後期魯特琴和比維拉琴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五對複弦和之後出現的六對複弦的吉他也漸漸完成了它們
的歷史使命.在 1800年左右,全新的六根單弦的吉他以清晰的和聲及調弦方便等優點很快得到了幾乎全歐洲的喜愛,
古典吉他的黄金時代終於到來了.
十九世紀初,活躍在當時吉他音樂中心巴黎、維也納還有倫敦的最著名的吉他大師有索爾(Sor),阿瓜多
(Aguado),朱利亞尼(Giuliani),卡羅利(Carulli ),和卡爾卡西(Carcassi).其中索爾和朱利亞尼除了是吉他
大師以外同時還是個很出色的音樂家,他們以傑出的才華為六弦古典吉他創作了包括協奏曲在内的第一批大型曲目,
同時也為六弦吉他奠定了日後發展的基楚.尤其是索爾在創作上承襲了海頓、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傳統,除了寫作歌舞
劇音樂以外,同時還為了吉他創作了包括有系统的練習曲、教程在内的大量優秀作品,被音樂家評論維“吉他音樂的
貝多芬”阿瓜多、卡羅利、卡爾卡西的重要作品和他們所作的大量練習曲與吉他教程至今仍是古典吉他中的經典.在
十九世纪還有不少音樂家喜愛演奏吉他,如舒伯特、韋伯和柏遼兹,小提琴魔王帕格尼尼不但擅長演奏吉他,而且還曾
放棄提琴演奏,獻身於吉他長達三年之久,為吉他寫下了大量作品.
參考資料
http://www.wretch.cc/blog/t94001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