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一下沒人討論的東西; [' u3 |8 r' q$ i, H3 l
2 Q; D+ N8 ]$ E
聲音輕重:這個要先會控制氣,很多地方都會用到,低音放高音收,應該很多人聽過,還有就是唱一段力度均一的音之後慢慢的讓力度減少不過音準還是要撐住,達到漸小的效果,反之,放大的話,就是台語歌常常用到的推音,有規律放大的聲音! p6 l. K3 u# U* u m
. Q# f- A) f% Y- Z# s7 y8 f
共鳴腔轉換:我所知道的共鳴腔叫常用的有鼻腔、口腔、額頭腔、頭頂的腦門、腦後、喉部,怎們去知道自己用哪種共鳴腔?我自己認為最簡單的就是有共鳴到的部位會麻,如果只有一點點麻的話我自己認為共鳴度還不夠,聲音還偏尖銳,我個人可以麻到需要抓癢的地步,因為共鳴的目的最主要是要聲音變的沉穩圓潤,有些共鳴腔也不能太重,會聽起來很噁心,看個人音色還有歌曲而定。人體肌肉分佈全身,共鳴腔也有肌肉分布,不過感覺很少而且不常用,所以使用起來不容易,要想辦法讓空氣先進入共鳴腔或部分進入再由口中出來。嘴巴的肌肉要鬆。 2 \* S9 a2 k0 ~8 e; q" ^% V2 h) ?1 a _( r$ `* V1 D% J. M9 Z
P) J( w E( M/ r* U' h* c
這是我的部份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