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頭腦笨笨小肥羊 ☆*.°【頂級白金會員】☆.
引用:小新的吉他館(PHPBB論壇)
第一講:大調音階與自然小調音階
以下所講是以"首調唱法"來講解:
首先先介紹音階結構:
先找出一個音,然後在這個音到兩倍頻率之間等分成12個半音,在這12個半音中再來選取7個音作為音階,以頻率440的A為例,頻率880就是高八度的A.
(稍等在來解釋"高八度"這個名詞)
相對音:
音名原本正式的寫法是用羅馬字,一級音的記號是I,二級是II,三級是III...
以後以1234567i來表示比較方便,i代表高八度的1,也就是兩倍頻率.
1234567i的唱名固定對應Do,Re,Mi,Fa,Sol,La,Si,Do.
幾度音的算法:
以前的人沒有0的概念,所以規定1是1的一度音,2是1的二度音,3是1的三度音...所以i是1的八度音.
各種類型的音階1234567i之間的音程差各有不同的規定
以大調音階為例,以2代表一個全音,1代表一個半音,()內為相對音名:
(1)-2-(2)-2-(3)-1-(4)-2-(5)-2-(6)-2-(7)-1-(i)
說明:
這個意思是說凡是音階符合八個音之間的音程差是2-2-1-2-2-2-1的都叫做大調音階.
絕對音以英文字表示:
CDEFGAB
每一個英文字都代表一個固定數字的頻率,是絕對固定不變的,並且CDEFGABC八度之間的音程差是遵守大調規定為2-2-1-2-2-2-1的.
沒有原因,這一項是規定.
而所謂的C大調音階,就是指1被指定為C,並遵守大調音程規定時所產生的八個音.
所以C大調的組成音就是C,D,E,F,G,A,B,C
D大調的組成音就是D,E,F#,G,A,B,C#,D
其他大調的組成音請自行推導.
這也就是轉調時會有升降記號的原因.
接下來再看自然小調音階:
他的1234567i之間音程差的規定是:
(1)-2-(2)-1-(3)-2-(4)-2-(5)-1-(6)-2-(7)-2-(i)
小調一共有四種,今暫時只論自然小調,自然小調為常用的小調,若不特別說是什麼小調,那麼小調一般就是指自然小調.
那麼我們把1指定A,放入規定,就得到A小調的組成音:
ABCDEFGA
剛好和C大調音階所使用的音相同,因此稱A小調是C大調的對應小調,或稱附屬小調.("所使用的音相同"的意思是指沒有升降記號,但是1234567i所對應的絕對音仍然不同.)
風格與比較,直接舉實例來說比較清楚,也可暫時不用說明根音,導音等等:
我們把大調音階與小調音階的1,3,5度音都拿出來比較就很清楚了
大調(1)-4個半音-(3)-3個半音-(5),此即大和絃.
小調(1)-3個半音-(3)-4個半音-(5),此即小和絃.
大和絃和小和絃的風格差別就不用我說了吧.
第二講:常用和絃組成與推算
初學者都有聽過C這個和絃吧,今天就以這個為例作講解,並附上常用和絃供大家取用.
在正式開始前得先介紹一些東西作暖身,第一個要介紹的就是"KEY":
KEY這個單字原意是鑰匙,若沒有鑰匙便不得其門而入,故引申有"關鍵"之意,KEY在樂理上翻譯成調也是有原因的,問你什麼調就是問你的1是什麼?(1234567i當中的1),有了1被指定之後,後面的234567i才能被確定,這部分在第一講已經明白的講解完,因此1就是KEY就是決定調性關鍵,
根音:
相同的道理,1也會是決定和弦的關鍵,1在和弦中被稱為根音,意思是以1為"根據",再按規定衍生出和弦的其他音,這部分需要實例說明,會在第二講最後再交代一次.
相對音:
1234567i若沒有特別指定,我們就以大調音階視之,以下要表示和絃組成音比較方便.
那麼進入正題:
第一步要先了解和弦是什麼?
和絃就是和諧的弦音,以大和絃(1,3,5)為例,3和5是對1和聲,以相對的角度來說,1是對3和5提供了音的基準,又具備了最低音的性質,因此1有骨幹及基準的味道.
另外一點,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不喜歡物理的可以直接略過這一段沒關係:
1的音波長最長,3和5於和聲時會以1為基本波長作共鳴(包含泛音的部分),形成規律的複合音波,由於規律,所以聽起來和諧,這就是和絃產生的原因,也因此有別於隨意組合出的噪音.
第二步:
各種和絃的由來都是由音樂家"用耳朵"定出來的,只要是覺得和諧的組成就可以訂出一種類型的和弦,然後給他命名,就這樣,沒別的,而和絃可以有三個音,四個音,五個音...就是用聽的定出來的.
因此,去記憶各類型和弦的組成音是必要的.
第三步:
和絃的組成與推算,組成音請查表,我們直接教推算,推算的方法完全一樣.
凡組成音為(1,3,5)皆稱為大和絃,
當1=C時,就是C和絃,組成音就是(C,E,G).
當1=D時,就是D和絃,組成音就是(D,F#,A).
當1=E時,就是E和絃,組成音就是(E,G#,B)
...以此類推所有大和絃.
再舉例:
凡組成音為(1,3b,5)皆稱為小和絃,
當1=C時,就是Cm和絃,組成音就是(C,Eb,G).
當1=D時,就是Dm和絃,組成音就是(D,F,A).
當1=E時,就是Em和絃,組成音就是(E,G,B).
當1=F時,就是Fm和絃,組成音就是(F,G#,C).
...以此類推所有小和絃.
第四步:
了解了第三步的推算法之後就會用以下這個表(X=1代表英文字ABCDEFG):
和絃---相對組成音
X-----------1,3,5
Xm---------1,3b,5
X7----------1,3,5,7b
Xm7--------1,3b,5,7b
Xmaj7------1,3,5,7
XmM7------1,3b,5,7
X6----------1,3,5,6
Xm6--------1,3b,5,6
X9----------1,3,5,7b,2
(X9組成音當中這個2是高1九度的2,不可以是高1二度的2,以下的情形類同)
X69---------1,3,5,6,2
X11---------1,3,5,7b,2,4
X13---------1,3,5,7b,2,4,6
Xmaj9------1,3,5,7,2
Xaug--------1,3,5#(這個有時候和絃符號會寫成"X+")
Xaug7------1,3,5#,7b
X7+9-------1,3,5,7b,2#
X7-5--------1,3,5b,7b
X7-9--------1,3,5,7b,2b
Xm7-5------1,3b,5b,7b
Xsus4-------1,4,5
X7sus-------1,4,5,7b
Xdim--------1,3b,5b,6(這個有時候和絃符號會寫成"X-"或者"X°")
第五步:
先不要把整個表背下來,對於初學者而言是不需要用到這麼多的和弦,教這個的目的是要學會用使用法,將來遇到不會的和弦,可以依據組成音推算.
總結,上面一共介紹22種和絃類型,而1可以指定C,C#,D,D#...共十二個音,也就是說總共交代了22×12=264個和絃,夠用了吧.
第三講:轉調方法與CAPO使用
今天還是好累,先講轉調方法好了,反正份量不多.
直接舉例最快:
C調轉G調,譜記是"Key:C→G"
第一招,一步驟直接轉調範例:
原和弦進行:C→Am→Dm→G7
直接更改成:G→Em→Am→D7
說明:Key:C→G意指整支曲子從C調全曲升高到G調.
所以起始音就從C變成G,共升高5度(7個半音),因此C調其他音階及和弦都要全部升高五度.
因此可以使用下面這個表作對照:
C,D,E,F,G,A, B, C
↓↓↓↓↓↓ ↓ ↓
G,A,B,C,D,E,F#,G
這樣在回頭看一次結果就明白了.
有沒有發現什麼?對!!這剛好是C大調和G大調音階.
第二招,二步驟轉調範例:
原和弦進行:C→Am→Dm→G7
第一步先改成:1→6m→2m→57
說明:先將和絃用級數表示出.
第二步:看轉成什麼調,就是1指定什麼,G調就是1指定G,
而G調音階是G,A,B,C,D,E,F#,G
那麼G調的1,6,2,5和絃就是G,E,A,D,放上去就得到結果.
這樣在回頭看一次結果就明白了.
有沒有發現什麼?對!!這樣要轉什麼調都很方便,因此,有些市面上的和絃譜就標示數字和絃,就是為了方便轉調.
這兩招都要會哦!!
那麼接下來介紹CAPO的使用法:
CAPO又稱為"移調夾",這個是為了方便伴奏配合主唱的音域,
例如有時會用到C#或D#這類的,若沒有移調夾,就要用封閉彈法,會很累人,因此,移調夾的功用就產生出來.
範例一:
Key:C→C#
夾第一格,彈法不變.
範例二:
Key:C→D#
夾第三格,彈法不變.
範例三,問題來了:
Key:C→G
可以夾第七格,彈法不變,但是夾這麼高把位不是很奇怪嗎?
於是可以使用和絃Key:C→E,然後CAPO夾第三格的方式應變.
說明:
和絃Key:C→E就是升高4個半音,加上CAPO夾第三格共升高7個半音,也就是達成了Key:C→G.
第四講:問題漫談與補充
根音找法:
規則一:
根音必須是和弦組成音的最低音.
規則二:
英文字就是根音,例如:
C的根音是C,Cm的根音也是C,C7的根音一樣是C...
同理:
Em根音就是E,G根音就是G,D7根音就是D...
規則三:
根音可指定,即俗稱的"分數和絃":
而C/G則是C和絃根因指定是G,
C/E是C和絃根因指定是E...
了解了吧?
所以:
F 根音就是F
G/B根音就是B
Em7...如你所見應該是E
那麼根音到底是哪一弦ㄋ?這就不一定了,必須是根據上面三個規則,
而根音最常出現在456弦,較特殊情況也會出現在第三弦.
那麼檢視初學者第一個學會的開放和絃C和絃,最低音是E,解釋如下:
開放C和絃的按法,以指法彈時,T彈第五弦,最低音是C,不會有問題,
會出問題的是刷法,最低音會變成E,那麼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這麼一刷下去就會變成C/E和絃,算是C和絃的轉位和絃,聽起來的感覺還是很接近C和絃,因此,初學時為了方便練習,並未特地講這個問題,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混過去,若講究一點的會使用C/G,也就是加按第六弦第三格,這是為了符合C和絃的順階135135...也就是說按照順序1的前面要是5,C/G還不少人使用.
然而最講究的是演奏時把第六弦悶掉,這就比較少見了.
如果不能控制不去刷到第6弦的空弦.那還是悶掉好.免的聽起來怪怪的.
不過C還算好.至少還在和絃音裡面.開放的F.Dm就糟了.還會有不適當的音跑出來.(開放的F必須把第5,6弦悶掉;開放的Dm至少必須把第6弦悶掉)
所以喜歡刷和絃的朋友.有空多練練封閉和絃吧.至少要刷出組成音.這樣刷的愉快,聽了也爽.
名詞解釋:
轉位和弦是指根音更動,由和弦組成音的其他音代替根音,直接舉例說明.
大和絃組成音是(1,3,5,1,3,5...),按順序由低而高.
轉位大和絃可以是(3,1,3,5...)
或是(5,1,3,5...)或是(3,5,1,3,5...)...
按順序又可稱第一轉位和絃,第二轉位和絃,第三轉位和絃...不過這個可以不要理他,只要知道什麼是轉位和絃即可.
|